微信掃一掃
相傳盤古開天地之前,天上原有南斗七星和北斗七星,遙相對應(yīng),難分南北,難辨方向。后來盤古開天地,便命雷公把南斗七星劈下地界,只留北斗七星用來夜間辯明方向,南斗七星則落在了神秘的莽山,被人們稱之為七星落地峰,又稱雷公嶺。這里也就成為了湘粵間三江分流處,即樂水河、遼河、乳源河的源頭處,三江各奔前程,最后匯入北江,流入珠江。玉水是樂水河的支流,從七星落地峰流出,流經(jīng)白沙圩鄉(xiāng)、笆籬鄉(xiāng)、一六鎮(zhèn),在一六鎮(zhèn)澄江匯入樂水河,流域173平方公里,落差991米。
玉水源頭——五指山頂水潭
金鞭神柱
7月3日和7月5-6日,記者兩次到溶家洞考察玉水源頭。此次考察,記者主要沿五指山北面這一支源頭走。這支源頭連接溶家洞林場境內(nèi)極具原生態(tài)的幾處景點,一路行來,頗多發(fā)現(xiàn),頗多感慨,亦頗多思索。
兩棵古木蓮樹見證了數(shù)不清的興廢變替。人與自然,在取予之間有過太多糾結(jié)。探尋水的源頭,還要探尋心的源頭。
記者走進溶家洞林場場部,最惹眼的是場部后面那片竹林里聳立的兩棵巨型古木,場里職工介紹,這叫木蓮樹,樹齡千年以上。其中一棵5個人才勉強合抱過來。樹空了,一場雷擊讓樹洞起火,樹洞里有被燒過的痕跡。樹洞很大,可擠站4、5個人。據(jù)說,本來這一帶有5棵木蓮樹,如今只剩下兩棵了,碩果僅存,2008年那場冰災(zāi)又無情地折去了樹尾。褐色的樹皮巴著青苔,偉岸的身軀赫然挺立,在靠近竹梢的折口處長出茂盛新枝,葉圓而厚實。干枯鐵硬的枝椏突出在竹林之上,像叉開手指伸出的巨掌,撐住藍(lán)天,仿佛宣示:再大的冰雪災(zāi)害,再多的磨難,它們都能承受,都不在乎。
這兩棵木蓮樹經(jīng)受了太多的風(fēng)雨,見證了太多的變化。
溶家洞林場始建于1958年,那是中國的“大躍進”時代,曾有5個工區(qū),幾百職工。“文革”中還安置了一支人數(shù)不少的知青隊伍,萬年孤寂的深山老林一下子變得熙熙攘攘。記者仔細(xì)打量場部一排排已經(jīng)廢棄的職工宿舍,打量沒有了屋蓋的很有點兒規(guī)模的“工人俱樂部”,可以想見當(dāng)年的熱鬧景象。
溶家洞林場將軍石頭
遠(yuǎn)看五指山
場領(lǐng)導(dǎo)介紹,與縣內(nèi)其他林場相比,溶家洞林場的砍伐量是最少的,4萬畝森林中有3.4萬畝自然林,其中相當(dāng)一部分是原始森林或原始次森林,6千畝人工林,而人工林中有200畝紅豆杉,200畝伯樂等珍貴樹種,這是怎樣的一筆財富!
但場里職工談到曾經(jīng)的那些砍伐時,還是惋惜不已。他們說,30年前溪澗里的水好大好深,過溪一定要脫鞋,扎褲腳??车舻脑剂种杏幸徊糠植⒎亲约嚎车模歉舯诹謭鲆粋€工區(qū)架起索道誤砍的,那都是很寶貴的千年古木,有紅豆杉、鐵杉、粵松……
放眼四周山林,高突于綠蓋之上的禿枝殘尾歷歷在目。2008年那場百年難遇的大冰災(zāi)給山林造成的創(chuàng)傷隨處可見,無論多高多壯多美多老的林木,大自然那只巨手只輕輕一抹便毀了。縣志記載:“清雍正元年(1723)春正月,大雪,凡4旬,冰厚盈尺,樹木多折?!鄙诖鬄?zāi)面前何其脆弱,又何其頑強,折了,斷了,倒了,不久又長起來,站起來,只要還能吸取水分、陽光和空氣,眨眼間它又蓬蓬勃勃,生意盎然。最可怕的還是人的欲望,因一時之需、一己之利而痛下殺伐,緊跟著,大自然也毫不猶豫地示以顏色,無情報復(fù)。在人與自然的取予之間,有過太多的恩怨糾結(jié)。人們只是在吃了很多苦頭以后,才終于有了一點兒明白。
林場職工帶記者來到新植的一片林地,這是那場冰災(zāi)后才種下的杉苗,現(xiàn)在有一人多高了。工人們說,樹要長得快,全靠撫育得好。目前林場共有138名職工,輪流值守看護山林,撫育幼苗,每班17個人。眼下困難不少,發(fā)滿工資也有問題,但全場上下一心,對林場的未來充滿信心,都說想什么辦法也要守護好這片綠洲。
這里是玉水的源頭,也是綠色生命的源頭,卻又都連著人,連著人的心,探源必探尋到心的源頭。
河谷是大山的血脈,也是大山的襟懷,它滌舊布新,又包容一切。人心之失,在走近它,卻不能理解它。人心之得,在回歸自然,那么,古典的才是真正現(xiàn)代的。
記者從溶家洞林場出發(fā),爬上五指山花了近8個鐘頭。始終沿著一條窄窄的狹谷攀沿前行,狹谷徐徐向上,愈上愈陡,愈陡愈美,記者一路記錄,一路拍攝,一路贊嘆。帶路的林場老職工陳福兵說,我只曉得美,曉得好,但不會說。但我會比較,我去過張家界,去那里只看到一些石頭,看不到我們這樣的樹,我們在那里要撐傘、戴草帽,在這里鉆一天也曬不到日頭,風(fēng)涼水爽,不曉得有好舒服……
恰恰不會說的福兵,把記者要說的感受說出來了。在這條狹谷里走,就像在樹蔭夾道的長廊里漫游,日頭始終照不到頭上來,只有灑下的光斑在身上跳躍閃動,清清的溪流一路相伴而歌,或湍急,或低迴,或輕吟,或高唱,人的情緒和心境也隨著水花放逐飛駛。有甲蟲、粉蝶、螃蟹等滾爬到路上來,大家小心翼翼,生怕踩著了它們。知了叫得熱切,小鳥囀得曼妙??諝饫锍湟缰鴺淙~、草葉、竹葉和各種野花混和的濃醉香味。
河谷邊蜿蜒著簡易公路,直通到五指山杉木寮工區(qū),如今工區(qū)不復(fù)存在,路也被兩邊的箭竹和灌木叢遮蔽得幾乎認(rèn)不出來了。福兵拿把刀在前面開路,他是土生土長的林場人,在杉木寮工區(qū)呆了好幾年,他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在那里出生的。他仔細(xì)辨識著是否有人放了鐵夾子,樹枝間是否設(shè)了繩套,這是他長期養(yǎng)成的職業(yè)習(xí)慣。愛山,愛樹,愛林場,他說他和這座山心息相通,血肉相連。記者注意到河谷里橫亙的枯木朽蔸越來越多,有整棵的,有半截的,有露出河灘一條根一個尖角的,也有將心胸敞開了靜靜躺在河中大石上的。福兵給記者講述著這些枯木的質(zhì)地,講述著這些枯木經(jīng)年不朽的原因。記者恍惚間覺得這條河谷就是大山的血脈,也是大山的襟懷。它聚集著水流,也聚集著木石花草萬千生命的遺跡,它滌舊布新,包容一切,寬闊接納,又坦然送走,于是永葆了大山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力。循著這條血脈,是可以觸摸到大山的心靈的……
河谷邊,靠水的近處,樹根竹根裸露,綿密錯雜,盤盤曲曲,儼然一張大網(wǎng)。有的地方懸空了,根便纏裹著大小不一的石塊,仍頑強伸向水面。綠色生命的壯旺依憑的是泥石下的泉流,而大山無私地供給每一個需要水分的生命,大山無言,卻有心,有情,有義,它公正公平,甘于奉獻。人心之失在遠(yuǎn)離了自然,而人心之得,必將回歸自然,回歸大公和樸真。
可是在接著的一段考察中,卻碰到了很不愉快的事。過了小白水寨那個夾在兩澗之間的小山以后,在路邊看到了一只蜂箱,然后又一只蜂箱。偶爾,在路邊有臨時搭起來的神龕,里面放著用紅布纏起來的石頭作菩薩。后來在杉木寮工區(qū)碰到了一個老頭,灰白胡子,身手卻很矯健。福兵說,這個人住在廢棄的工棚里,以捕獵為生。再往上,過了一段棧道,又碰到幾位老人,他們說在山上很多年頭了,建了廟,香火很旺,可是自從天臺山那邊建了大廟以后,這里的菩薩就不“靈”了,加上一起來的那個灰白胡子老頭分開后,常到他們廟里來騷擾,企圖趕他們走,日子過得很艱難。原想借“佛”生財,而為財又生出種種矛盾和爭執(zhí)。福兵說,這件事要盡快匯報,將他們勸下山去。人與自然之心實在離得太遠(yuǎn)。
忽想到離此不遠(yuǎn)的廣東沙坪鎮(zhèn)西山,曾是唐代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修煉過幾年的地方,他是從西山出發(fā)到湖北梅山找五祖弘忍求得頓悟法門心印的。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,影響到儒學(xué)的發(fā)展,由此而產(chǎn)生了宋明理學(xué)。六祖是主張“心物一元”的,他的《壇經(jīng)》里說:“世界虛空,能含萬物色相,日月星辰,山河大地,源泉溪澗,草木叢林,惡人善人,惡法善法,天堂地獄,一切大海,須彌諸山,總在空中,世人性空,亦復(fù)如是?!边@是中國文化“天人合一”論最徹底的詮釋,也是最徹底的環(huán)保思想?;貧w這樣的偉大經(jīng)典,才是真正走向現(xiàn)代,走向人與自然的根本和諧,今天的人們能領(lǐng)會么?
好景總在極高極險之處。溶家洞集生態(tài)美與自然景觀美于一體,嘆為觀止。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(fā),笑在最后的那個人,一定笑得最好。
逼近五指山,河谷盡頭分開幾條上山的小谷岔,水源也分成幾條小山溪。其中最大的那條伸向五指山主峰下一片濃綠,好像是那塊濃綠榨出來的汁液。
沒有路了,記者在陳福兵、張海明兩位林場職工帶領(lǐng)下,踩著一條已經(jīng)朽腐的棧道攀行,忽上忽下,有時要扯著山藤蕩過斷裂,有時要貼在崖壁上匍匐而行,險極慢極,好不容易才能前進一點。終于到了一個豁亮處,見到一泓碧泉,水是從叢林深處的一條石槽般的凹巖飛下來的,形成極漂亮的一片小瀑。水潭長長的,深處綠汪汪不能見底。潭邊有一株斷尾古木,福兵說上次帶蛇博士陳遠(yuǎn)輝來過一次,陳博士在泉邊打棚宿了一個晚上。
再往上,路都在七十度坡以上,枝柯橫陳,福兵仍拿刀在前面砍路。這一帶是從來沒有砍伐過的高崖,真正的原始森林。偌大的斷樹在路邊矗起,像站崗的古代武士。偶爾從枝隙間瞥一眼五指山主峰上那些層層疊疊的巉巖峭壁,吃驚得目瞪口呆:天下真有這么美的景觀!埋首爬了近兩個鐘頭,終于到了一段斜插向左的山路上,五指山幾個峰巒倏然呈現(xiàn)在了眼前,大家驚不住地歡呼起來,打一聲“嗚喂”,四山回應(yīng)。
那些山崖幾乎都像是鬼斧神工的杰作,一尊有一尊的神奇;又像是哪位高手的妙繪,一筆有一筆的意境;其實一切都是自然天成,造化的隨意揮灑。最打眼的是那些兀立于危崖上的蒼勁粵松,古雅而有生氣,凝重而又飄逸;它們從遠(yuǎn)古走來,一路風(fēng)塵,一身滄桑,卻意態(tài)昂然,豐姿高邁。樹與樹之間參差間隔得恰到好處,一叢叢金色黃葉點染其間,福兵說,那是極珍稀的“金葉白蘭”。夕陽在山,有輕輕的靄霧繚繞,仿佛古燈青煙,氤氤氳氳。萬籟俱寂,此時,記者屏住了呼吸拍攝和記錄,在審美的愉悅享受中超然于物外,超然于時空。
福兵卻一個勁地催促記者快走,他說,還遠(yuǎn)呢,還有更好看的。大家收拾好東西,一鼓作氣,翻過山坳,鉆進了一片遮天蔽日的苦竹林,又爬上一道山梁,這里卻是五指山的背面了。這里,看五指山,不叫看,叫賞。細(xì)細(xì)地鑒賞,從一塊塊山巖的別致構(gòu)造,從一處處陡崖的精心疊壘,從一棵棵古木的奇崛造型,讓人聯(lián)想得更多的是古樂,是箏、是琵琶、是編鐘、是長簫、是塤的協(xié)奏,是天籟的鳴響。腳下,是萬丈深海,綠生生的大海,一望無際的綠色濃汁組成的浪,推不動的汪洋般的綠色漿塊。往前,福兵說,那是牛欄場,是原始林木最多的地方,人跡罕至,真正的原始生態(tài)領(lǐng)域。往右,看過去,就是崖子石,大崖子石,小崖子石,按區(qū)劃,聽說也是溶家洞林場的轄地。坐擁如此眾多奇美瑰寶,溶家洞林場堪稱傲視群倫的旗艦,價值無算的豪雄了。溶家洞,你該是怎樣的一個洞?
眼前的美是浩大的,也是精致的;是現(xiàn)實的,也是超越的;是形而下的,也是形而上的。萬千倩姿曼影,都是美和力量的組合,構(gòu)成一種精神和靈魂的意象,那是詩、是畫、是音樂。
那么,玉水的源頭是一種詩性的自然之魂。
有一種淡淡的憂愁很曠遠(yuǎn)地升起來。沈從文說,美總是使人愁的。不錯,美能永恒嗎?審美主體呢?美的瞬時性與天地的永恒性,生命的美好與生命的匆忽,那種從亙古洪荒以來存在于人心底的荒誕感就止不住地涌上來了。以曹操、李白之才,也只能醉酒當(dāng)歌,而陳子昂則痛哭流涕:“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泣下。”也因此,中國文化主張安靜,主張內(nèi)省,主張敬畏,主張和諧與互助,主張珍視生命的每一天、每一時、每一刻,讓有限化為無限,讓瞬間化為永恒,讓個體的小生命化為宇宙整體的大生命……
可惜,因為時間關(guān)系,記者不能在這里久留,接著又匆匆地看了崖子石那邊的“金鞭神柱”,看了“中南第一險峰”,又看了夕煙迷蒙的牛欄場河谷的遠(yuǎn)景,便戀戀不舍地下山了。福兵和海明說,七星落地和將軍石還沒有看呢。他們的驕傲之情溢于言表,只要是溶家洞林場的干部職工,都會感到自豪的了,也應(yīng)該感到自豪。他們的遺憾是還沒有開發(fā),還是蒙著神秘面紗的姑娘,養(yǎng)在深閨人不識。但記者以為,在浮躁喧囂的時代,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(fā),耐得住寂寞就是最大的增值。這是稀世珍寶,當(dāng)別的地方過度開發(fā)以后,這里便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和驕傲?!懊利愐苏隆辈荒軟]有溶家洞,有了溶家洞,宜章走到哪里都感到美麗和驕傲。笑到最后的那個人,一定會笑得最好!
相傳盤古開天地之前,天上原有南斗七星和北斗七星,遙相對應(yīng),難分南北,難辨方向。后來盤古開天地,便命雷公把南斗七星劈下地界,只留北斗七星用來夜間辯明方向,南斗七星則落在了神秘的莽山,被人們稱之為七星落地峰,又稱雷公嶺。這里也就成為了湘粵間三江分流處,即樂水河、遼河、乳源河的源頭處,三江各奔前程,最后匯入北江,流入珠江。玉水是樂水河的支流,從七星落地峰流出,流經(jīng)白沙圩鄉(xiāng)、笆籬鄉(xiāng)、一六鎮(zhèn),在一六鎮(zhèn)澄江匯入樂水河,流域173平方公里,落差991米。
玉水源頭——五指山頂水潭
金鞭神柱
7月3日和7月5-6日,記者兩次到溶家洞考察玉水源頭。此次考察,記者主要沿五指山北面這一支源頭走。這支源頭連接溶家洞林場境內(nèi)極具原生態(tài)的幾處景點,一路行來,頗多發(fā)現(xiàn),頗多感慨,亦頗多思索。
兩棵古木蓮樹見證了數(shù)不清的興廢變替。人與自然,在取予之間有過太多糾結(jié)。探尋水的源頭,還要探尋心的源頭。
記者走進溶家洞林場場部,最惹眼的是場部后面那片竹林里聳立的兩棵巨型古木,場里職工介紹,這叫木蓮樹,樹齡千年以上。其中一棵5個人才勉強合抱過來。樹空了,一場雷擊讓樹洞起火,樹洞里有被燒過的痕跡。樹洞很大,可擠站4、5個人。據(jù)說,本來這一帶有5棵木蓮樹,如今只剩下兩棵了,碩果僅存,2008年那場冰災(zāi)又無情地折去了樹尾。褐色的樹皮巴著青苔,偉岸的身軀赫然挺立,在靠近竹梢的折口處長出茂盛新枝,葉圓而厚實。干枯鐵硬的枝椏突出在竹林之上,像叉開手指伸出的巨掌,撐住藍(lán)天,仿佛宣示:再大的冰雪災(zāi)害,再多的磨難,它們都能承受,都不在乎。
這兩棵木蓮樹經(jīng)受了太多的風(fēng)雨,見證了太多的變化。
溶家洞林場始建于1958年,那是中國的“大躍進”時代,曾有5個工區(qū),幾百職工。“文革”中還安置了一支人數(shù)不少的知青隊伍,萬年孤寂的深山老林一下子變得熙熙攘攘。記者仔細(xì)打量場部一排排已經(jīng)廢棄的職工宿舍,打量沒有了屋蓋的很有點兒規(guī)模的“工人俱樂部”,可以想見當(dāng)年的熱鬧景象。
溶家洞林場將軍石頭
遠(yuǎn)看五指山
場領(lǐng)導(dǎo)介紹,與縣內(nèi)其他林場相比,溶家洞林場的砍伐量是最少的,4萬畝森林中有3.4萬畝自然林,其中相當(dāng)一部分是原始森林或原始次森林,6千畝人工林,而人工林中有200畝紅豆杉,200畝伯樂等珍貴樹種,這是怎樣的一筆財富!
但場里職工談到曾經(jīng)的那些砍伐時,還是惋惜不已。他們說,30年前溪澗里的水好大好深,過溪一定要脫鞋,扎褲腳??车舻脑剂种杏幸徊糠植⒎亲约嚎车?,是隔壁林場一個工區(qū)架起索道誤砍的,那都是很寶貴的千年古木,有紅豆杉、鐵杉、粵松……
放眼四周山林,高突于綠蓋之上的禿枝殘尾歷歷在目。2008年那場百年難遇的大冰災(zāi)給山林造成的創(chuàng)傷隨處可見,無論多高多壯多美多老的林木,大自然那只巨手只輕輕一抹便毀了??h志記載:“清雍正元年(1723)春正月,大雪,凡4旬,冰厚盈尺,樹木多折。”生命在大災(zāi)面前何其脆弱,又何其頑強,折了,斷了,倒了,不久又長起來,站起來,只要還能吸取水分、陽光和空氣,眨眼間它又蓬蓬勃勃,生意盎然。最可怕的還是人的欲望,因一時之需、一己之利而痛下殺伐,緊跟著,大自然也毫不猶豫地示以顏色,無情報復(fù)。在人與自然的取予之間,有過太多的恩怨糾結(jié)。人們只是在吃了很多苦頭以后,才終于有了一點兒明白。
林場職工帶記者來到新植的一片林地,這是那場冰災(zāi)后才種下的杉苗,現(xiàn)在有一人多高了。工人們說,樹要長得快,全靠撫育得好。目前林場共有138名職工,輪流值守看護山林,撫育幼苗,每班17個人。眼下困難不少,發(fā)滿工資也有問題,但全場上下一心,對林場的未來充滿信心,都說想什么辦法也要守護好這片綠洲。
這里是玉水的源頭,也是綠色生命的源頭,卻又都連著人,連著人的心,探源必探尋到心的源頭。
河谷是大山的血脈,也是大山的襟懷,它滌舊布新,又包容一切。人心之失,在走近它,卻不能理解它。人心之得,在回歸自然,那么,古典的才是真正現(xiàn)代的。
記者從溶家洞林場出發(fā),爬上五指山花了近8個鐘頭。始終沿著一條窄窄的狹谷攀沿前行,狹谷徐徐向上,愈上愈陡,愈陡愈美,記者一路記錄,一路拍攝,一路贊嘆。帶路的林場老職工陳福兵說,我只曉得美,曉得好,但不會說。但我會比較,我去過張家界,去那里只看到一些石頭,看不到我們這樣的樹,我們在那里要撐傘、戴草帽,在這里鉆一天也曬不到日頭,風(fēng)涼水爽,不曉得有好舒服……
恰恰不會說的福兵,把記者要說的感受說出來了。在這條狹谷里走,就像在樹蔭夾道的長廊里漫游,日頭始終照不到頭上來,只有灑下的光斑在身上跳躍閃動,清清的溪流一路相伴而歌,或湍急,或低迴,或輕吟,或高唱,人的情緒和心境也隨著水花放逐飛駛。有甲蟲、粉蝶、螃蟹等滾爬到路上來,大家小心翼翼,生怕踩著了它們。知了叫得熱切,小鳥囀得曼妙。空氣里充溢著樹葉、草葉、竹葉和各種野花混和的濃醉香味。
河谷邊蜿蜒著簡易公路,直通到五指山杉木寮工區(qū),如今工區(qū)不復(fù)存在,路也被兩邊的箭竹和灌木叢遮蔽得幾乎認(rèn)不出來了。福兵拿把刀在前面開路,他是土生土長的林場人,在杉木寮工區(qū)呆了好幾年,他的第一個孩子就是在那里出生的。他仔細(xì)辨識著是否有人放了鐵夾子,樹枝間是否設(shè)了繩套,這是他長期養(yǎng)成的職業(yè)習(xí)慣。愛山,愛樹,愛林場,他說他和這座山心息相通,血肉相連。記者注意到河谷里橫亙的枯木朽蔸越來越多,有整棵的,有半截的,有露出河灘一條根一個尖角的,也有將心胸敞開了靜靜躺在河中大石上的。福兵給記者講述著這些枯木的質(zhì)地,講述著這些枯木經(jīng)年不朽的原因。記者恍惚間覺得這條河谷就是大山的血脈,也是大山的襟懷。它聚集著水流,也聚集著木石花草萬千生命的遺跡,它滌舊布新,包容一切,寬闊接納,又坦然送走,于是永葆了大山生命生生不息的活力。循著這條血脈,是可以觸摸到大山的心靈的……
河谷邊,靠水的近處,樹根竹根裸露,綿密錯雜,盤盤曲曲,儼然一張大網(wǎng)。有的地方懸空了,根便纏裹著大小不一的石塊,仍頑強伸向水面。綠色生命的壯旺依憑的是泥石下的泉流,而大山無私地供給每一個需要水分的生命,大山無言,卻有心,有情,有義,它公正公平,甘于奉獻。人心之失在遠(yuǎn)離了自然,而人心之得,必將回歸自然,回歸大公和樸真。
可是在接著的一段考察中,卻碰到了很不愉快的事。過了小白水寨那個夾在兩澗之間的小山以后,在路邊看到了一只蜂箱,然后又一只蜂箱。偶爾,在路邊有臨時搭起來的神龕,里面放著用紅布纏起來的石頭作菩薩。后來在杉木寮工區(qū)碰到了一個老頭,灰白胡子,身手卻很矯健。福兵說,這個人住在廢棄的工棚里,以捕獵為生。再往上,過了一段棧道,又碰到幾位老人,他們說在山上很多年頭了,建了廟,香火很旺,可是自從天臺山那邊建了大廟以后,這里的菩薩就不“靈”了,加上一起來的那個灰白胡子老頭分開后,常到他們廟里來騷擾,企圖趕他們走,日子過得很艱難。原想借“佛”生財,而為財又生出種種矛盾和爭執(zhí)。福兵說,這件事要盡快匯報,將他們勸下山去。人與自然之心實在離得太遠(yuǎn)。
忽想到離此不遠(yuǎn)的廣東沙坪鎮(zhèn)西山,曾是唐代佛教禪宗六祖惠能修煉過幾年的地方,他是從西山出發(fā)到湖北梅山找五祖弘忍求得頓悟法門心印的。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,影響到儒學(xué)的發(fā)展,由此而產(chǎn)生了宋明理學(xué)。六祖是主張“心物一元”的,他的《壇經(jīng)》里說:“世界虛空,能含萬物色相,日月星辰,山河大地,源泉溪澗,草木叢林,惡人善人,惡法善法,天堂地獄,一切大海,須彌諸山,總在空中,世人性空,亦復(fù)如是?!边@是中國文化“天人合一”論最徹底的詮釋,也是最徹底的環(huán)保思想?;貧w這樣的偉大經(jīng)典,才是真正走向現(xiàn)代,走向人與自然的根本和諧,今天的人們能領(lǐng)會么?
好景總在極高極險之處。溶家洞集生態(tài)美與自然景觀美于一體,嘆為觀止。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(fā),笑在最后的那個人,一定笑得最好。
逼近五指山,河谷盡頭分開幾條上山的小谷岔,水源也分成幾條小山溪。其中最大的那條伸向五指山主峰下一片濃綠,好像是那塊濃綠榨出來的汁液。
沒有路了,記者在陳福兵、張海明兩位林場職工帶領(lǐng)下,踩著一條已經(jīng)朽腐的棧道攀行,忽上忽下,有時要扯著山藤蕩過斷裂,有時要貼在崖壁上匍匐而行,險極慢極,好不容易才能前進一點。終于到了一個豁亮處,見到一泓碧泉,水是從叢林深處的一條石槽般的凹巖飛下來的,形成極漂亮的一片小瀑。水潭長長的,深處綠汪汪不能見底。潭邊有一株斷尾古木,福兵說上次帶蛇博士陳遠(yuǎn)輝來過一次,陳博士在泉邊打棚宿了一個晚上。
再往上,路都在七十度坡以上,枝柯橫陳,福兵仍拿刀在前面砍路。這一帶是從來沒有砍伐過的高崖,真正的原始森林。偌大的斷樹在路邊矗起,像站崗的古代武士。偶爾從枝隙間瞥一眼五指山主峰上那些層層疊疊的巉巖峭壁,吃驚得目瞪口呆:天下真有這么美的景觀!埋首爬了近兩個鐘頭,終于到了一段斜插向左的山路上,五指山幾個峰巒倏然呈現(xiàn)在了眼前,大家驚不住地歡呼起來,打一聲“嗚喂”,四山回應(yīng)。
那些山崖幾乎都像是鬼斧神工的杰作,一尊有一尊的神奇;又像是哪位高手的妙繪,一筆有一筆的意境;其實一切都是自然天成,造化的隨意揮灑。最打眼的是那些兀立于危崖上的蒼勁粵松,古雅而有生氣,凝重而又飄逸;它們從遠(yuǎn)古走來,一路風(fēng)塵,一身滄桑,卻意態(tài)昂然,豐姿高邁。樹與樹之間參差間隔得恰到好處,一叢叢金色黃葉點染其間,福兵說,那是極珍稀的“金葉白蘭”。夕陽在山,有輕輕的靄霧繚繞,仿佛古燈青煙,氤氤氳氳。萬籟俱寂,此時,記者屏住了呼吸拍攝和記錄,在審美的愉悅享受中超然于物外,超然于時空。
福兵卻一個勁地催促記者快走,他說,還遠(yuǎn)呢,還有更好看的。大家收拾好東西,一鼓作氣,翻過山坳,鉆進了一片遮天蔽日的苦竹林,又爬上一道山梁,這里卻是五指山的背面了。這里,看五指山,不叫看,叫賞。細(xì)細(xì)地鑒賞,從一塊塊山巖的別致構(gòu)造,從一處處陡崖的精心疊壘,從一棵棵古木的奇崛造型,讓人聯(lián)想得更多的是古樂,是箏、是琵琶、是編鐘、是長簫、是塤的協(xié)奏,是天籟的鳴響。腳下,是萬丈深海,綠生生的大海,一望無際的綠色濃汁組成的浪,推不動的汪洋般的綠色漿塊。往前,福兵說,那是牛欄場,是原始林木最多的地方,人跡罕至,真正的原始生態(tài)領(lǐng)域。往右,看過去,就是崖子石,大崖子石,小崖子石,按區(qū)劃,聽說也是溶家洞林場的轄地。坐擁如此眾多奇美瑰寶,溶家洞林場堪稱傲視群倫的旗艦,價值無算的豪雄了。溶家洞,你該是怎樣的一個洞?
眼前的美是浩大的,也是精致的;是現(xiàn)實的,也是超越的;是形而下的,也是形而上的。萬千倩姿曼影,都是美和力量的組合,構(gòu)成一種精神和靈魂的意象,那是詩、是畫、是音樂。
那么,玉水的源頭是一種詩性的自然之魂。
有一種淡淡的憂愁很曠遠(yuǎn)地升起來。沈從文說,美總是使人愁的。不錯,美能永恒嗎?審美主體呢?美的瞬時性與天地的永恒性,生命的美好與生命的匆忽,那種從亙古洪荒以來存在于人心底的荒誕感就止不住地涌上來了。以曹操、李白之才,也只能醉酒當(dāng)歌,而陳子昂則痛哭流涕:“念天地之悠悠,獨愴然而泣下?!币惨虼耍袊幕鲝埌察o,主張內(nèi)省,主張敬畏,主張和諧與互助,主張珍視生命的每一天、每一時、每一刻,讓有限化為無限,讓瞬間化為永恒,讓個體的小生命化為宇宙整體的大生命……
可惜,因為時間關(guān)系,記者不能在這里久留,接著又匆匆地看了崖子石那邊的“金鞭神柱”,看了“中南第一險峰”,又看了夕煙迷蒙的牛欄場河谷的遠(yuǎn)景,便戀戀不舍地下山了。福兵和海明說,七星落地和將軍石還沒有看呢。他們的驕傲之情溢于言表,只要是溶家洞林場的干部職工,都會感到自豪的了,也應(yīng)該感到自豪。他們的遺憾是還沒有開發(fā),還是蒙著神秘面紗的姑娘,養(yǎng)在深閨人不識。但記者以為,在浮躁喧囂的時代,保護就是最好的開發(fā),耐得住寂寞就是最大的增值。這是稀世珍寶,當(dāng)別的地方過度開發(fā)以后,這里便是無與倫比的美麗和驕傲。“美麗宜章”不能沒有溶家洞,有了溶家洞,宜章走到哪里都感到美麗和驕傲。笑到最后的那個人,一定會笑得最好!
Copyright @ 2010-2021 yizhang8.com All Right Reserved
工信部備案:湘ICP備10200046號-1 湘公網(wǎng)安備 43102202000101號